时间: 2024-09-16 22:20:15 | 作者: 火狐电竞app官网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合作日趋紧密,截至今年6月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机遇。据统计,2021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4.8%,人民币跨境交易金额明显提升。
分货币职能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承担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职能的作用,但对价值贮藏职能无显著影响。这符合货币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贸易结算化、金融投融资化、国际储备化的发展路径。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始于跨境贸易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承担交易媒介的职能较快显现。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企业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出口,推动我们国家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有助于企业使用人民币出口计价,提升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职能。而作为更高层次的职能,价值贮藏的提升面临着经济稳步的增长、交易需求、转换成本、收益率、货币储备规模等一系列门槛。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占据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的使用惯性。
作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的主要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五通”渠道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沟通方面,加强政府间合作,推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各项协议的签订。双边货币互换、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的人、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人民币基础设施加强完善,有效促进海外人民币使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增加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贸易畅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双方贸易往来,激发贸易潜能,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资金融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跨境结算、信贷业务等方面合作,使中资金融机构加快在这些国家布局,促进资本跨境自由流动,降低人民币交易成本。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强互信,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人民币的使用意愿,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继续深入推行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使用率。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在经贸往来中培育经营主体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要以“五通”为抓手,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双边货币金融合作,积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和流通创造条件。促进资金融通,发挥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作用,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保持贸易畅通,增强国内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加快设施联通,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常态化的基础设施开发融资多边合作协调机构,鼓励基础设施项目采用人民币投融资。增进民心相通,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使用人民币的信心。
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巩固人民币交易媒介职能,加强人民币计价单位职能,并为价值贮藏职能的提升创造条件。要完善海外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发挥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技术方面的优势,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人民币的全球使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增加出口商品的异质性,从而强化人民币贸易计价。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提升大宗商品交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点是中国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创新金融理财产品,增加人民币回流渠道。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持人民币币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提升全球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地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