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婴出生3天就被抛弃被美国夫妻领养20年后寻到亲生父母

时间: 2025-01-19 15:55:06 |   作者: 系统门窗

  1995年,8月19日的上午,一艘小船停靠在京杭运河岸边,一名神色紧张的青年正蹲在岸边烧热水。

  夫妻俩对这一个孩子的到来欢喜而又忧愁,甚至做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让这一个孩子与他们分离了整整20多年。

  还为此牵出了一个跨国寻亲的离奇故事,引得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感动了无数中外人士。

  辛苦了好几年,总算攒了一笔钱回到家乡,在家里人的安排下认识了钱粉香,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两家人就订下了这门亲事。

  钱粉香也是打工为生,和徐礼达结婚后,夫妻俩结伴回到了杭州工作,住在城边的一个农民工聚集区里,靠着勤劳日子也还过得去。

  为了给女儿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倍加努力,几年下来手里有了余钱,开始琢磨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

  在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生育”的特殊时代背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

  想到再生一个孩子就要交社会抚养费,这对于囊中羞涩的两人来说是一笔巨款,所以他们一度非常犹豫。

  他们交不起社会抚养费,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小生命,就只能像小品《超生游击队》的夫妻俩一样,在杭州东躲西藏,打算等孩子出生后再悄悄回到家中。

  他们本以为“杭州很大,不容易被找到。”可在钱粉香怀孕7个月的时候,老家的计生委还是找到了他们。

  可两人都是打工为生,根本交不起。当晚,徐礼达愁得睡不着,在门外枯坐了一夜。

  孩子已经7个月大了,如果这样一个时间段引产,对妻子钱粉香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可如果生下来又没有钱缴纳社会抚养费,一家人左右为难。

  徐礼达的手轻轻搭在妻子隆起的腹部上,就在这时,钱粉香的肚子上鼓起一个小包,似乎是孩子正在回应徐礼达,又似乎是在乞求父亲,不要放弃。

  徐礼达的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于是他和妻子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把这一个孩子生下来!

  于是钱粉香放弃了去医院的想法,拖着笨重的身子来到了苏州的妹妹家里,准备借妹妹家的小船做一个“临时产房”。

  钱粉香躺在小船里,婆婆在一旁陪着她,原本还有3岁的女儿坐在一边,担心见血对孩子不好,早早地就让妹妹先把女儿带走了。

  听着妻子的痛呼声,徐礼达心如刀绞,他不停地往火堆里加着干柴,期盼着能够母子平安。

  又软又小的一团窝在怀里,徐礼达激动得说不出话,又想到以后的事情,他又很想哭。

  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被计生委发现只是时间问题,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钱粉香生产后也买不起什么补品,身子亏空得厉害,连哺育都很困难,更别说缴纳社会抚养费了。

  可认识的人里不是家里已经有了孩子,就是也生活困难无力再承担养育一个孩子的重任,于是这一想法也被否决了。

  作为母亲的钱粉香是最舍不得的人,可她也理解家里的难处,对于丈夫的做法没有提出异议,只是会在深夜悄悄地抹着泪。

  他低下头,轻轻地吻了吻女儿的额头,之后就把孩子放在了墙角,襁褓里还有一个温热的奶瓶,一些钱和一封亲笔信。

  “小女静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出生于苏州,因家境贫寒和世事所迫,万般无奈弃小女于街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胜感谢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缘,于十年、二十年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杭州西湖断桥之上。

  尽管狠心抛弃女儿的他已无脸面去要求什么,可徐礼达还是自私地做了一个约定,希望在10年、20年后能够再见女儿一面。

  受到惊吓的小静芝大哭起来,徐礼达双手攥拳,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克制自己别冲过去。

  看着哭到脸色涨红的婴儿,工作人员十分怜爱,当即收留了她,并按照襁褓里留下的亲笔信里的信息,唤她“静芝”。

  肯·伯勒和妻子露丝·伯勒来自美国密歇根州,夫妻俩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很希望再有一个女儿,但因身体和别的方面的原因选择了领养。

  夫妻俩对于领养的孩子无另外的方面的要求,再加上对中国很有好感,于是在和负责联系领养的机构进行了沟通后,与其他10对美国的夫妇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班。

  大一些的孩子们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后有些好奇也有些戒备,只有小静芝能够和两人开心互动,这令夫妻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收拾了小静芝平常使用的小碗、小被子,同时把那封亲笔信交给了伯勒夫妻,并告知了信中的约定。

  听到小静芝的亲生父母希望可以在10年、20年后能够见上一面,伯勒夫妇十分惊讶,随即有些发愁,他们到底该不该遵守这个约定呢?

  家里的两个哥哥十分喜爱这个小妹妹,原本最爱的踢球也不去了,成天在家带妹妹一起玩,照顾得无微不至,连伯勒夫妇都插不上手。

  凯蒂的亚洲样貌在当地社区里显得有些不一样,担心孩子会遭受一些非议和语言暴力,伯勒夫妇带着凯蒂一家一家地拜访邻居,向他们讲述了凯蒂的故事,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善待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女孩。

  在伯勒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凯蒂快乐地成长着,社区里的人也十分热情友善,没有人会因为她的样貌而歧视或冷落她。

  凯蒂5岁的时候已经十分聪慧,总会问养父母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俩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露丝一愣,她看着女儿天真的面孔,本可以撒谎或是敷衍的她认真地回答:“你不是从我的肚子里来的,你是从一位中国女士的肚子里出生的。”

  露丝温柔地抚摸着凯蒂的脸庞,深情地说:“但你生在我的心中,是我用心生出来的。”

  一直以来,伯勒夫妇都没有忘记那个10年之约,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离约定的日期也慢慢变得近了,一块巨石压在了两人的心头。

  小凯蒂快10岁时,善良的伯勒夫妻决定赴约,但因为路途遥远,并且不确定对方会不会赴约,就先拜托在中国工作的美国朋友帮忙打探消息。

  10年之后的七夕,也就是2005年8月11日这一天,那位美国朋友因临时出差无法赶赴苏州,于是拜托了中国朋友吴学峰帮忙赴约。

  8月11日一早,吴学峰就准备前往西湖断桥,由于公司有紧急公务要处理,直到下午她才和哥哥一起到达了杭州。

  吴学峰拿着当年那封亲笔信的复印件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想要找到前来赴约的人,却一无所获。

  说不定对方是上午来的见没有人就走了,吴学峰对自己的迟到非常自责,就在这时,她看到了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一个栏目组正在桥上拍摄七夕节目,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工作人员被这一个故事打动,立即加入到了寻亲的队伍里,一行人从下午4点多一直等到了晚上7点都没有等到疑似是来赴约的人。

  这个特别的寻人故事在浙江电视台内部传开,摄影记者戚骏听说了之后,突然想到,那天上午10点左右,自己不也在断桥附近拍摄吗?说不定拍进去了!

  这声惊呼让所有同事都围了过来,只见在很短的一个画面里,一对男女坐在地上,男人举着一块写有“静芝”二字的牌子!

  但这个画面实在是太短了,加上当时的设备还不算先进,截取的画面十分模糊,看不清当事人的样貌,但这也鼓舞了吴学峰以及关心这件事的人,至少证明对方确实来赴约了!

  当天,电视台就播放了这个寻人的新闻,希望可以被徐礼达夫妇看见,可两天过去了,依旧毫无音讯。

  大家很快就想到,小静芝当初是在苏州被发现、领养的,那么她的亲生父母可能是苏州人。

  浙江电视台又联系上了苏州电视台以及苏州的报纸,还联系上了南京的媒体,三方联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来寻找那对在画面上一闪而过的夫妇。

  徐礼达定睛一看,标题还没看完就知道说的是自己的,激动得语无伦次,一旁的妻子钱粉香也站起身来,两人一人拉着一边细细地读着。

  两人越看越激动,最后竟放声大哭起来,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后,徐礼达马上联系到了记者,把店一关,带着妻子和大女儿直奔当地电视台。

  已经等待多日的吴学峰也十分开心,这几天她一直在自责,生怕让夫妻俩错过和女儿的重逢。

  徐礼达夫妇和吴女士见面后几乎要下跪感谢,吴女士急忙把两人扶起来,告诉他们应该感谢的另有其人。

  听到女儿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夫妻俩十分惊讶,之后就是满满的担忧,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女儿生活得好不好,会不会不习惯?

  伯勒夫妇通过吴女士向徐礼达夫妇转述,他们的女儿如今已经长大了,生活得很好,让他们不用担心。

  伯勒夫妇还贴心地寄来了凯蒂,也就是小静芝的照片,以慰徐礼达夫妇的相思之苦。

  看着照片上可爱的女儿,徐礼达夫妇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徐礼达捶胸顿足:“我们实在太不应该了,这么可爱的女儿,我们都不要,我心里真后悔啊!”

  中国之旅让我们欢欣地领养了一个女儿凯蒂,也让我们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很友好,中国的风景很美丽。

  凯蒂两岁的时候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经过一年的治疗,她已完全康复。在她两岁半的时候,戴上了近视眼镜。但她非常健康。

  我们都非常地爱她。对我们来说,她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和一大群好朋友。

  现在,鉴于凯蒂还小,我们还没有把那封她亲生父母所写的信给她看。但当她再长大点,并且开始向我们提出更多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把那封信交给她。

  假如你有信想要交给我们——凯蒂的美国父母亲,请把信交给送这封信给您的人,他会转交给我们。”

  短短的一封信,徐礼达夫妻俩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连纸张边缘都磨出了毛边。

  对于伯勒夫妇没有告知女儿那封信的存在,他们也表示理解,但他们盼望能够和伯勒夫妇经常保持联系,并期待着和女儿的见面。

  可就在这时,伯勒夫妇却和他们断了联系,中间联系人吴学峰女士的号码也打不通了,能找到女儿的唯一道路就这么断了。

  原来,当伯勒夫妇听说寻找凯蒂亲生父母的事情在中国被广泛报道之后吓了一跳,在他们的印象中,媒体是无孔不入的。

  尽管远在中国,但他们还是担心对于10岁的小凯蒂来说会成为一种困扰,甚至打扰她的生活。

  10年的共同相处,凯蒂早就成为了他们家庭的一份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很担心见面之后,女儿会被带走,夫妻俩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联系到吴学峰,做主断了一切联系。

  但伯勒夫妇也做了决定,准备等凯蒂20岁之后,把这一切都告诉她,让她自己来做决定。

  远在中国的徐礼达夫妇俩仿佛从天堂跌落,原本以为能够见到女儿,却突然间断了所有联系,心急如焚的两人好长一段时间都睡不好觉。

  从那以后,徐礼达夫妇在每年的七夕节这一天,都会到杭州断桥上等待,一坐就是一天,期盼着有一天能够见到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凯蒂一天天地成长,很快就到了21岁,这一年她准备以交换生的身份到西班牙留学。

  一天在收拾行李时,凯蒂心血来潮的问养母说:“关于我被领养的事,你还知道些什么吗?”

  随后,凯蒂在图书馆里上网查询了关于亲生父母的新闻,并观看了一部记录了他们故事的纪录片《Long Wait For Home》(久等回家)。

  对于伯勒夫妇的隐瞒,凯蒂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她不明白为啥不早一点告诉她?

  养父肯解释说:“作为养父母,我们没办法知道,孩子是想知道这一些信息,还是不想知道。”

  “但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他们总是说,我们要等你准备好了什么的,但我觉得根本不存在一个‘准备好了’的情况,如果我问得早一点,他们可能就会早一点说了。但在我们家里,我们根本不谈领养的事情。”

  知晓了这一切后,凯蒂准备前往中国,和自己的亲生父母见上一面,既是对自己和亲生父母的一个交代,也还是为了了解更多的事情。

  与此同时,已经消失了多年的吴学峰女士主动联系到了徐礼达夫妇,告诉他们女儿正在前往中国的路上。

  2017年8月26日,凯蒂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到了杭州断桥,而她的亲生父母以及姐姐已经在这等候多时了。

  钱粉香看到凯蒂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是她的女儿,她拉着女儿的手放声大哭,而徐礼达也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着对不起。

  对于徐礼达夫妇来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能取得女儿的原谅,但凯蒂却不这么觉得。

  在凯蒂看来,她不觉得亲生父母有什么对不起她的地方,在进一步探索了那段历史以及亲生父母当时的处境之后,她可完全体谅两人。

  如今徐礼达夫妇开起了自己的小店,还买下了两室一厅的房子,还专门给凯蒂留了一间房,每天都在打扫。

  激动的两人带着女儿到菜场,因为语言不通,就用手比划着示意她想吃什么拿什么。

  饭桌上,凯蒂的筷子还不够熟练,总是夹不起菜,夫妻俩和姐姐就争相喂给她吃。

  凯蒂给夫妻俩拉了一段小提琴,告诉徐礼达夫妇如今的生活状况,验证自己已经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人,希望没有亲生父母失望。

  徐礼达拿出了一个陈旧的红包,里面新币旧币都有,满满的一沓,每一年给大女儿压岁钱的时候,他都会在红包里放上一份属于二女儿的,大女儿有多少,凯蒂就有多少。

  受美国教育的凯蒂不了解关于红包的习俗,但从夫妻俩的照顾和细节中,她能够感受到两人的爱意与体贴,于是收下了这个迟到了20多年的红包。

  经过了两天亲密相处后,凯蒂飞回了美国,并和亲生父母约定,一定会再次回到中国来。

  对于徐礼达夫妇来说,能够见到女儿,看见闺女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已经是最大的幸事。

  对于伯勒夫妇而言,他们十分开心没有失去自己的女儿,还解开了20多年的心结。

  而凯蒂则拥有了四个爱她的父母,以及三个爱她的姐姐和哥哥,早已弥补了当年被抛弃的创伤。

  钱粉香问她准备待多久,凯蒂没有给出具体的答复,钱粉香就不再问,只是希望凯蒂能够常回家坐坐。

  凯蒂喊亲生姐姐“姐姐”,但不会把亲生父母喊作父亲母亲,因为她家里已经有父母了。她还不知道怎么称呼亲生父母比较妥当。

  凯蒂说:“我知道我有一对爱我的养父母,而现在我还有另一份爱,那是我从来不曾知道的,但它一直都在那里。”

  凯蒂是不幸的,从小被抛弃,被福利院收留,因为被抛弃时天气严寒,小小年纪就患上了关节炎。

  凯蒂也是幸运的,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健康快乐的成长,后来还找到了亲生父母,拥有了更多倍的爱。

  但凯蒂的例子还是在少数,有许多被抛弃的孩子或许还在无尽的苦难里挣扎,只希望孩子们不会再被抛弃,也希望被抛弃的孩子们都能够迎来属于他们的幸福。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