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海天之间我铸战舰成“铁拳”

时间: 2024-09-09 01:53:37 |   作者: 产品中心

  “开始射击!”随着主炮班长刘洋按动发射按钮,一发发炮弹冲出炮膛,火舌喷涌而出,顷刻间,密集火力成功命中靶标。

  “发射!”舰空导弹班长潘明灯闻令而动,修正参数,精准反应,一枚防空导弹拖着尾焰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他们,是一群为战舰锤炼“铁拳”的官兵。他们操作的武器,有舰炮,也有导弹。险象环生的训练场上,面对瞬息万变的目标,他们时刻准备精准亮剑。记者发现他们斗志昂扬,眼神沉稳又坚定。炮弹出膛只是轰鸣一瞬,而这数秒背后,是他们躬身走过的许多个悄无声息的日夜。

  为了让战舰的“拳头”发挥最强威力,他们夜以继日,孜孜不倦。与炮弹尾焰的耀眼火光相比,作战室的灯光是暗沉的,就像奋斗的日夜多数是平淡的。不知有多少时光,他们抱着专业书籍沉心钻研;不知围着装备转了多少圈,哪怕电缆里的一根线芯都与求索的大脑紧紧缠绕;不知有多少夜晚,在舱室打地铺,醒来就爬上战位,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

  他们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那些看似极难完成的任务,一点一点钻研,总能够攻克!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接连挑战自我,跨过了层层叠叠的“海浪”。

  他们与海作伴,以舰为家。细算起来,一年有近300天,他们是在海上度过的。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大海,更了解舰艇。在常人眼里,海面总是波涛汹涌。可对他们而言,深邃的海洋是见证点滴成长与收获的伙伴。

  如今,即便慢慢的变成了战位上的骨干,他们仍觉得远远不足。也许是忘不了砥砺前行的万般不易,也许是不想辜负一代代海军积累到今天的成就,又或许是不想让人生在这个前进的时代留下遗憾,他们不曾停歇,也不愿停歇。

  任务即将开始,舰炮战位进入准备阶段。随着转运间开始压弹,总系统发出轰隆隆的巨大声响。

  “啪嗒”,一丝金属滑落的微弱声响突然进入主炮班长刘洋的耳朵。刘洋像是触了电,猛地从座位弹起,快步走出设备室,寻找声音的位置。

  来到转运间,他找到了躺在地上的一个定位销。原来是机械在摆臂传送时,零件被震掉了。刘洋迅速将装备恢复如初,快步返回设备室。接下来,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开火”。

  舰炮是一门精密的武器,稍有不慎,某个零部件出了岔子,会导致整座舰炮偏靶甚至罢工。在广元舰上,刘洋创造了上百次舰炮射击零故障的纪录。

  刘洋说,武器装备虽由钢铁铸成,但并不冰冷。舰炮像小孩子一样,有自己的“脾气”,要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它、熟悉它,更要“照顾好”它,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它在关键时刻“不闹情绪”,发挥最佳实力。

  那天凌晨,刘洋检查出一根电缆损坏,要换掉。运送电缆的车辆迟迟没有抵达。“故障解决不了的时候心急如焚,连觉都睡不着。”一夜过去,刘洋始终没有睡着,等到第二天早上新电缆送到后,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直到如今,他还记得,出故障的是某型电缆的第3根电芯。

  副炮兵赖杨华同样对舰炮爱得深沉。前段时间,他以优异的训练成绩“一炮走红”,大家开始称他为“神炮手”。

  执行训练任务那天,风浪比往常更大。赖杨华观察着摇摆起伏的海面,丝毫不敢松懈。战位上,他以敏捷精准的反应迅速调整舰炮方位等参数。瞬时之间,火光四射,未有丝毫偏差,副炮精准命中目标。

  走上战位的那份沉稳和底气,来自他对舰炮倾注多年的热爱和激情。这些年,赖杨华经常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为了在比武中夺得好成绩,他练习到手掌起血泡;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他白天向班长认真请教,晚间加班加点“啃”专业书籍;每次实弹射击后,他都会仔细进行复盘,笔记本上是密密麻麻的经验总结。

  入伍前,赖杨华是一个连坐大巴都会晕车的人。“刚登上舰艇的时候,着实在海上晕了一段时日,有时甚至趴在地上起不来!”他便刻意在甲板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强迫自己迅速适应海上生活。如今,他早已不惧任何惊涛骇浪,在战位上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角曾说:“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舍弃这艘船。”影片中,他的生命与船交织重叠,从未分开。

  可以说,炮手的人生也是如此,在与战舰逐浪同行的日子里,他们始终与舰炮“共舞”。在日复一日的深切互动中,他们和舰炮产生了奇妙的联结,仿佛彼此已经相知相通,融为一体。

  当刘洋清洁舰炮炮管之时,舰空导弹班长潘明灯正在设备室内认真研究一块电路板。

  来到广元舰前,潘明灯在猎潜艇上担任主炮班长。登上广元舰后,潘明灯踏足了一个新的领域——舰空导弹。

  “原先的猎潜艇上没有舰空导弹,许多人都没有相关经验,刚来到舰上,一时没人敢加入这个班。”潘明灯思来想去,决心迎着挑战再次出发。

  跑出强军加速度,需要无数不惧挑战、敢为人先的官兵踏过荆棘、越过沟壑。“任务既然交给了我们,总得有人去闯嘛,我愿意第一个去尝试!”潘明灯说。

  再次出发,意味着几乎从零开始。资料十分有限,潘明灯手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页图纸。同样是驾驭作战武器,发射导弹和操控舰炮有着诸多不同,全新的专业范畴,留给潘明灯许多陌生和空白。

  面对未知,很多人会退缩或者胆怯,可潘明灯却有一股敢于挑战的劲头:“有幸登上了战舰,就要拿出不断‘归零’的勇气!”

  “这些电缆线原本连编号都没有,一开始没人知道它们连接什么位置、起到啥作业。”潘明灯的徒弟李庄飞指着电箱里密密麻麻的电缆讲道,“班长一根一根地捋,才有了今天贴在上面的号码标签。”

  无数次打开一个个电箱,无数次在舱室里爬上爬下,潘明灯逐渐理清了纷繁复杂的电路。“今天画一截,明天再画一截,我就这样一点点积累。”潘明灯的笔下,线路错综交织,仿若迷宫一般。但在他眼里,这些纵横交错的电路图已经变成一种奇妙的“图腾”。

  “给他一点时间,班长就能默画出某个系统的电路图,十分精细。”提起潘明灯,他的徒弟李庄飞不停地表示佩服。因为同样的电路图,他还需要在现场仔细核对才能画出来。

  一次一次地探索性能,一点一点地掌握知识……潘明灯终于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

  未来,潘明灯仍要跨越一级又一级的障碍,实现从1到100的跃升。如何精准分析大量实战数据?如何将武器的性能参数发挥到极致?如何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操作理念?这些,是他需要持续思考并不断破解的问题。

  挑战如此之多,不怕累吗?不嫌苦吗?潘明灯觉得,在战位的心情,是与日俱增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他自小在山区长大,儿时记忆最深的便是背着50多斤的蔬菜去集市上售卖,沉重的背篓使得瘦弱的肩膀很难直起来。

  “能来当兵真的很不容易,机会既然给了我,就必须要珍惜。”潘明灯说,“无论前方还有多少挑战,我都会带着重新出发的勇气,昂首阔步地走下去。”

  锤炼精准有力的“铁拳”,绝非一日之功。让潘明灯坚持下来的,是信念,无比笃定不肯放弃的信念。

  来到舰上的这8年,几平方米的设备室是潘明灯最常待的地方,陪伴他度过了春夏秋冬,岁律更替。徒弟李庄飞说,潘明灯班长很少按时休息,不是在研究装备,就是在读专业书籍。设备室的灯光有些昏沉,有时不经意抬头看看表,就过了时间。

  铆在舰上奋斗的日子,潘明灯总是一次次地追求极致。他说,对一名在战舰上“深耕”的战士而言,最大的幸福在于,以千锤百炼的专业本领,解决一个复杂难题,排除一次疑难故障,完成一场艰巨任务。

  去年,潘明灯成功晋升三级军士长。如今对战位的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他自信地说:“给我一把钥匙,我可以在数秒内把装备开启,还能加上一个条件——蒙住我的眼睛。”

  晴朗的夜空中繁星满天,刘洋和战友们正在甲板上校星。将舰炮对准最亮的恒星,刘洋的眼睛紧盯校靶镜,眉头微微皱起,神情中透露着专注。

  为了保证瞄得准、打得准,舰炮需要常常校星。每个方位需要校对多组,以确保舰炮精度在误差范围内。而事实是,他们的校对次数总是远超过规定要求。

  精益求精,方能弹无虚发。舰炮有效出击的背后,是数万个元器件精准无误的运转。对一名炮手来说,有关舰炮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尽心竭力,力求最完美的结果。每到射前检查流程,十几个大项模块,100多个细节部分,刘洋会带领炮手们逐一检查,绝不会遗漏任何一个步骤。

  刘洋的桌上放着几册故障汇编,目前已经总结记录了很多类型的舰炮故障。射击任务始终零故障,何来故障汇编?除了在书籍和日常检查当中积累经验,刘洋还会抽出时间到其他战舰上收集故障情况。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分析积累,一本舰炮故障“秘籍”逐步形成。

  刘洋并没有把“秘籍”私藏,而是让它在各个战舰流动和传播:“大家愿意相互传阅就是对我最大的鼓舞,这也是一个同众多专业炮手一起进步和成长的机会。”随着故障和经验的不断累积,手册还在持续增添新内容。

  用极致的要求做好每一个细节,始终是这群像工匠一样的战士的追求。通过点滴中的执着前行,他们在战位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

  海上为家,岸上做客。战士们有时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诚然,这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常年奋战在战舰上,舰就成了“家”。

  刘洋对这个“家”爱得深沉。前段时间,儿子需要做个小手术。刘洋放心不下战位的工作,正值舰艇在工厂检修,刘洋便就近选择了医院,把妻子和儿子接来。

  照顾儿子之余,刘洋一有时间就来舰上转转,检查一下舰炮,不停向大家叮嘱需要注意的几点。看到班长来了,战友们瞬间感到踏实了,可也觉得有些心疼。为了舰炮这个“孩子”,他牺牲了陪伴儿子的时间。

  潘明灯说:“我们对舰艇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份爱让我们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而是始终将战位放在心间。”

  去年,潘明灯面临去和留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潘明灯的妻子希望他能退役,回家乡谋一份工作,以便多抽些精力给家庭。的确,这些年他留给妻女的时间十分有限。然而经过纠结和徘徊后,他还是决定留下来!

  “舍不得离开舰艇啊,也放心不下熟悉的战位!”潘明灯开始认真准备晋升军士的选拔考核。由于潜泳是他的弱项,休假期间,他特意报了培训班练习。那段时间,家和游泳池成了他新的两点一线。

  考核那天,潘明灯憋足了一口气,拼命地游。到达及格线时,战友们冲着他欢呼!露出水面后,潘明灯双手攥紧拳头,高高举过头顶,眼泪簌簌而下。

  妻子偶尔也有怨言,实际上更多的是担心他的身体。家属们都懂得,在海上生活的日子太不容易。潘明灯偶尔会给家人分享大海的照片,蔚蓝的大海,赤色的夕阳……如此美丽的海域由他们守护着,这或许是一名海军战士心底最纯粹的真情,最忠诚的奉献。

  像潘明灯和刘洋一样,战士们只要能为舰艇增光添彩,便发自内心地高兴:“大家都希望这个‘家’慢慢的变好。”他们的真切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广元舰连续4年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并在去年荣立集体三等功。这片海,这艘舰,这个战位……每一名官兵心中,它们都有沉甸甸的分量。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顶配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和记者说,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ECO类型。

  近几年,AI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能够正常的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冰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禾本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了对口3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围绕“规模应用 生态赋能”,大会发布了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等系列成果,央地携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数据显示,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长庆油田继2020年建成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

上一页 下一页